面向对象面试
https://www.php.cn/php-weizijiaocheng-415128.html
1、魔术方法与魔术变量
|
|
|
|
2、什么是面向对象?主要特征是什么?
什么是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oop(object orientend programming)。
案例:
把大象装进冰箱里
面向过程:
- 打开冰箱门
- 把大象装进去
- 把冰箱门关上
面向对象为了解决:把大象放到微波炉里,把狮子放到冰箱里或在我要把大象放到冰箱里,但是门别关这些场景。
面向对象实现:
封装一个box类,然后实例化生成冰箱对象,包含三个行为:open,put,close.
优点:
1、易维护
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的结构,可读性高,由于继承的存在,即使改变需求,那么维护也只是在局部模块,所以维护起来是非常方便和较低成本的。
2、质量高
在设计时,可重用现有的,在以前的项目的领域中已被测试过的类使系统满足业务需求并具有较高的质量。
3、效率高
在软件开发时,根据设计的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抽象,产生类。使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接近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思考方式,势必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4、易扩展
由于继承、封装、多态的特性,自然设计出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结构,使得系统更灵活、更容易扩展,而且成本较低。
- 代码模块化(设计出低耦合(模块与模块之间尽可能独立。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是系统更加灵活,更加容易维护)
- 代码复用性强(继承)
- 代码的可读性和可扩展性强。
面向对象是程序的一种编程思想,它利于提高程序的重用性,使程序结构更加清晰。
特征
封装
就是模块化,把不同的功能,封装在不同的模块里。也就是从对象形成类的过程。(也称为信息隐藏,就是将一个类的使用和实现分开,只保留部分接口和方法与外部联系,或者说只公开了一些供开发人员使用的方法。于是开发人员只 需要关注这个类如何使用,而不用去关心其具体的实现过程,这样就能实现MVC分工合作,也能有效避免程序间相互依赖,实现代码模块间松藕合)
具体来说就是:将是将类成员的属性和类常量以及对类成员的操作方法存放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继承
就算把一些公共的特性在基类中体现,其他相似的类可以使用基类中的公共代码。(就是子类自动继承其父级类中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添加新的属性和方法或者对部分属性和方法进行重写。继承增加了代码的可重用性。PHP只支持单继承,也就是说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父类)
多态
在发生类的继承的情况下,同时出现方法的重写,在实例化对象时,父类对象表现的子类对象的特点。(子类继承了来自父级类中的属性和方法,并对其中部分方法进行重写。于是多个子类中虽然都具有同一个方法,但是这些子类实例化的对象调用这些相同的方法后却可以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这种技术就是多态性。多态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
原则
五大基本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只负责一个职责);
开放封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是不能改变父类的原有功能);
依赖原则;
接口分离原则(类间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3、面向对象中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及应用场景?
答:抽象类是一种不能被实例化的类,只能作为其他类的父类来使用。抽象类是通过关键字abstract来声明的。
抽象类与普通类相似,都包含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两者的区别在于,抽象类中至少要包含一个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该方法天生就是要被子类重写的。
抽象方法的格式为:abstract function abstractMethod();
接口是通过 interface 关键字来声明的,接口中的成员常量和方法都是 public 的,方法可以不写关键字public,接口中的方法也是没有方法体。接口中的方法也天生就是要被子类实现的。
抽象类和接口实现的功能十分相似,最大的不同是接口能实现多继承。在应用中选择抽象类还是接口要看具体实现。
子类继承抽象类使用 extends,子类实现接口使用implements。
|
|
4、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区别?
面向对象是当今软件开发方法的主流方法之一,它是把数据及对数据的操作方法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即对象。对同类对象抽象出其共性,即类,类中的大多数数据,只能被本类的方法进行处理。类通过一个简单的外部接口与外界发生关系,对象与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程序流程由用户在使用中决定。例如,站在抽象的角度,人类具有身高、体重、年龄、血型等一些特称,人类会劳动、会直立行走、会吃饭、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创造工具等这些方法,人类仅仅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不存在的实体,但是所有具备人类这个群体的属性与方法的对象都称为人,这个对象人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每个人都是人这个群体的一个对象。 而面向过程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开发方法,就是自顶向下顺序执行,逐步求精,其程序结构是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基本模块,这些模块形成一个树状结构,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简单,在功能上相对独立,每一模块内部一般都是由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组成,其模块化实现的具体方法是使用子程序,而程序流程在写程序时就已经决定。例如五子棋,面向过程的设计思路就是首先分析问题的步骤:第一步,开始游戏;第二步,黑子先走;第三步,绘制画面;第四步,判断输赢;第五步,轮到白子;第六步,绘制画面;第七步,判断输赢;第八步,返回步骤二;第九步,输出最后结果。把上面每个步骤用分别的函数来实现,就是一个面向过程的开发方法。 具体而言,二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1)出发点不同。面向对象是用符合常规思维方式来处理客观世界的问题,强调把问题域的要领直接映射到对象及对象之间的接口上。而面向过程方法则不然,它强调的是过程的抽象化与模块化,它是以过程为中心构造或处理客观世界问题的。 2)层次逻辑关系不同。面向对象方法则是用计算机逻辑来模拟客观世界中的物理存在,以对象的集合类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单位,尽可能地使计算机世界向客观世界靠拢,以使问题的处理更清晰直接,面向对象方法是用类的层次结构来体现类之间的继承和发展。面向过程方法处理问题的基本单位是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过程的模块,用模块的层次结构概括模块或模块间的关系与功能,把客观世界的问题抽象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过程。 3)数据处理方式与控制程序方式不同。面向对象方法将数据与对应的代码封装成一个整体,原则上其他对象不能直接修改其数据,即对象的修改只能由自身的成员函数完成,控制程序方式上是通过“事件驱动”来激活和运行程序。而面向过程方法是直接通过程序来处理数据,处理完毕后即可显示处理结果,在控制程序方式上是按照设计调用或返回程序,不能自由导航,各模块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调用与被调用。 4)分析设计与编码转换方式不同。面向对象方法贯穿软件生命周期的分析、设计及编码之间是一种平滑过程,从分析到设计再到编码是采用一致性的模型表示,即实现的是一种无缝连接。而面向过程方法强调分析、设计及编码之间按规则进行转换,贯穿软件生命周期的分析、设计及编码之间,实现的是一种有缝的连接。
5、$this和self、parent这三个关键词分别代表什么?在哪些场合下使用?
$this 当前对象
self 当前类
parent 当前类的父类
$this在当前类中使用,使用->调用属性和方法。
self也在当前类中使用,不过需要使用::调用。
parent在类中使用。
6、类中如何定义常量、如何类中调用常量、如何在类外调用常量。
类中的常量也就是成员常量,常量就是不会改变的量,是一个恒值。
定义常量使用关键字const.
例如:const PI = 3.1415326;
无论是类内还是类外,常量的访问和变量是不一样的,常量不需要实例化对象,
访问常量的格式都是类名加作用域操作符号(双冒号)来调用。
即:类名 :: 类常量名;
7、作用域操作符::如何使用?都在哪些场合下使用?
(1)调用类常量
(2)调用静态方法(使用static修饰的类方法)
8、 __autoload()方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使用这个魔术函数的基本条件是类文件的文件名要和类的名字保持一致。
当程序执行到实例化某个类的时候,如果在实例化前没有引入这个类文件,那么就自动执行__autoload()函数。
这个函数会根据实例化的类的名称来查找这个类文件的路径,当判断这个类文件路径下确实存在这个类文件后
就执行include或者require来载入该类,然后程序继续执行,如果这个路径下不存在该文件时就提示错误。
使用自动载入的魔术函数可以不必要写很多个include或者require函数。